7月13日下午,骄阳似火,热浪袭人。吉林省大安市舍力镇民合村李焕屯圆葱种植基地,满目青绿,长势喜人。一条条白色银龙横卧在渠里沟头,一股股清澈的地下水喷薄涌出,欢快地奔唱到田间,也滋润着农户的心坎儿。
村民邱立明放下手中的农活儿与笔者攀谈起来:“圆葱扎根浅、特怕旱,所以要轻浇、勤灌,经常保持地面湿润,还要防止忽干忽湿,这些日子,气温持续偏高少雨,7月份,就得灌3遍地。”“今年种了1垧多地,要是赶上行情好,咋的都能挣上10万多元!”同村的武占臣面带着幸福笑容,信心十足地掰着手指头地算起了经济账。放眼望去,三三两两的农民们奔走于田间地头,正忙着为圆葱灌水“解渴”,期盼着一个如愿的收成。“去年开春,我种了3亩地圆葱,收入17000多元;6月份,我又套种了美葵,收入了5000多元,这可真是一举两得!”良种场屯的村民欧立国高兴的神情溢于言表。
提起圆葱生产,李焕屯的村民肖力刚感触深。1998年,他去黑龙江省富拉尔基的亲属家串门,看到当地的农民家家户户都在种植圆葱,小日子都过得特别充裕,他也着实地羡慕了许久。人家都行,为什么自己不行,心里萌生了种植圆葱的念头。通过10多天的观察学习,初步掌握了一些经验,决心回到村里试试。“净瞎折腾,这能行吗?我还没听说谁靠种圆葱发家的?”“你说这圆葱吧,谁能吃多些,种了那么多,要是卖不出去,可咋整?”听说他要种植圆葱,村里的许多村民说法不一,都在等待观望。当年4月,他打消各种顾虑,尝试着种植了2亩地“美国大红”品种的圆葱,悉心地侍弄着,不懂技术就打电话问亲属,或者干脆买来书本对照着学。8月26日,圆葱一上市,行情便一路攀升,几乎供不应求,稳稳地收入了4000多元。“老肖大哥,咱俩邻里邻居这些年了,你教教我吧,我也想种几亩地圆葱。”“你还别说,这玩意一亩地的收入是大苞米的2倍还多,挺划算的!”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,都纷纷上门取经,拜师学艺。每年农闲时节,村民们就三五成群地来到他家,家门口、炕头上、酒桌上,都成了他们谈论种植圆葱经验的地方,一时间,圆葱拉近了邻里关系,也涨鼓了农民的腰包。2003年,全村多时有160多户种植圆葱,面积达到了1000多亩,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。产品远销至国外市场俄罗斯,国内市场满洲里、牡丹江等地。
该村党支部书记许彦权说,民合村有4个自然屯,共有357户,人口1575人,这几年由于受市场、土地等因素的影响,面积较前几年相比有所萎缩,但是,今年仍有100多户农民种植圆葱,面积达到500多亩,预计可实现产值500多万元。
舍力镇党委副书记逯德龙介绍,该镇要按照“小规模、大群体”的发展思路,依靠土地资源和交通优势,建立圆葱种植科技示范园区,切实为农户解决产业链条中的物资供应、栽培技术、产品销售等环节上的问题,积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及部分种植户到外地考察学习,走上一条规模化、专业化发展之路。
发表评论
已有0条评论,共370人参与,点击查看>>